【寻访河北大工匠】机器人理论让河北智造闪耀中华

    寻访河北大工匠——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

     

     


    ■郑晓耘对自己研发的AGV小车进行调试
     


    ■郑晓耘在车间为徒弟讲解技术创新要点


     
     
        人物名片


        郑晓耘,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,智创未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。他创造性地提出了“一种可以替代人工监控,进行视觉判断、加工的机器人理论”,拥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、18款计算机软件著作权,实现了烟草系统首例软件著作权推广,是国家烟草行业高技能人才库和专家组成员,目前为全国烟草行业知名的技术专家。他立足本职、追求卓越,先后被授予石家庄青年拔尖人才、全国烟草系统精益改善达人、河北省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。


     

        工匠速写

     


        郑晓耘很忙,采访时,赶上他筹备河北中烟质量现场会,忙得不可开交,随后又要去讲课、出差,采访只能在不同时间分两次完成。其实,忙,是他工作的日常。

     

        34岁的郑晓耘很健谈,思路清晰,说起每一个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都能侃侃而谈,晦涩的理论知识经他深入浅出讲解后,瞬间明白、透彻。入职12年,他先后在制丝车间、物流中心、卷接包车间当工人,如今是信息中心和创新工作室的年轻领导。无论在哪个岗位,郑晓耘都心怀梦想,以工匠精神挑战自我、寻求突破。他不断丰富知识储备、厚积薄发,最终以实力赢得未来。他说:“做一个有理想、有追求的人,是我的初心,我会一直坚守。”

     


         1、高材生放弃“央企”甘当一线挡车工

     

        郑晓耘2007年毕业于燕山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,当年,他能来白沙烟草工作,有着命运选择的偶然。

     

        毕业当年,他以优异成绩被一家央企“相中”,成为该企业年轻员工中的一员,培养方向是动力工程师。初入社会,就能在央企施展才华,他很满意。但央企在外省,离家远,父母想让他回石家庄。如何做到忠孝两全,当时成为郑晓耘需要抉择的难题。“百善孝为先”,权衡良久,他决定为亲人再择业。几个月后,他看到白沙烟草招工,立刻投递了应聘简历,并成功被录取。同时,他向央企递交了辞呈,回到了故乡,重新开始人生打拼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初到白沙烟草,按照企业规定,他从学徒工干起,跟着师父一招一式学本领。虽然是一名本科高材生,但郑晓耘并不眼高手低,他每天上班,早到晚走,看着师父修理车间仪器,就在旁认真踏实地看、动手动脑地学。不到一年,他顺利出徒,成为制丝车间一名设备挡车工。

     

        一名大学生,在车间里干着挡车工的活儿,拿着工人的工资。如果是其他人碰到此种情况,定要心灰意冷、一蹶不振一段时间。可郑晓耘却不,他反而意气风发、激情满怀,扎扎实实把工作干好。干好本职之外,他还喜欢搞小发明、小革新,业余时间研修计算机相关知识,工作干得充实、满足。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:“要在挡车岗位上鼓捣出点儿名堂来。”言出必果,郑晓耘朝着目标一点点努力,很快成了车间里的创新、发明“达人”。

     


         2、“修补”零件安装瑕疵“小发明”提高功效12倍

     

        在一线岗位工作,郑晓耘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每次攻破一道技改难题,都让他内心生发出小小的成就感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在卷接包车间,烟箱垂直提升机一工作,可把各类烟箱准确送往不同地点。这台提升机有18组托盘,每个托盘由数个纤维棒组装而成。每次更换纤维棒,需两个工人借助钳子、改锥等手工完成。如果工人用劲过大,固定纤维棒的弹性钢圈锁会遭到损坏,致使零件使用寿命缩短。工人用劲太小,弹性钢圈锁安上后不牢靠,机器运行过程中,纤维棒会突然发生倾覆,数根纤维棒搅缠在一起,绊停机器,造成严重的机器故障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,需要关停机器,长时间修复。有一次,此类故障出现后,四名维修工连续修了10个小时,机器才得以重新运转。这个影响工作效率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企业领导和工人们,每当问题出现时,大家都有些束手无策。郑晓耘发现后,决定发明一种工具,一劳永逸解决这个弊病。

     

        有了想法后,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,期望能尽快找到突破口。一次,他发现人们砸核桃时,不像过去那样用锤子砸,而是改用夹核桃器来夹。用锤子砸时,用劲大了,里面的核桃仁易碎。力气小,核桃又砸不开。“这不正和提升机托盘遇到的问题一样吗?”他拍着脑袋惊呼,“我如果设计一个像核桃夹一样的工装工具,那么工人上零件时力量不均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”,郑晓耘欣喜若狂,他发现,只要不放弃,良策总会在某一刻乍现。想法成熟后,他马上利用休班时间,着手研制新型工装工具。四天后,一个轻巧简便的工具面世,把它运用到实际操作中,原来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的零件安装,现在单人即可完成,每次完成时间仅需30分钟。最关键的是,因为安装力量均衡,机器基本再无故障出现。仅此一项小发明,每年为企业节约备件采购费用5万元左右,大幅降低了维修工作量,维修效率提高了1200%。2015年,此项研发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
     

        此外,卷接包车间成品高架库堆垛机,原来一直没有报警声音提示装置,堆垛机出现运行故障后,在偌大的车间里,伴随着设备高速运转的声音,工人很难发现机器已经停运了,等发现时,可能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。这种滞后维修,不仅消耗电能,还对设备本身部件造成损耗,降低了工作效率。针对这个问题,郑晓耘自主开发了堆垛机监控故障报警程序。该程序应用于立库堆垛机,当堆垛机出现故障时,中控室里会响起声音报警,负责实时监测的工人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,从而及时排除故障,节省了修复时间。这项程序系统,每年直接为企业创效73.7万元,工作效率提升137%。工友付少博曾与郑晓耘在同一车间工作,他评价道:“小郑是一个对待工作特别认真的人,爱琢磨事,遇到难题从不退缩,非要把问题解决掉才罢休。”

     

        正是这股韧劲,让郑晓耘在技术创新中逐渐有所建树。截至目前,他已荣获7项实用新型专利,18款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,其中还有一项外观专利已经被专利事务所受理。他说:“只要目标明确,并为之拼搏,一定会有收获。”

     


        3、“机器人理论”引发行业震动  河北“智造”闪耀中华

     


        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郑晓耘明了,“学无止境”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真理。基于此,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更新知识的脚步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大学时,他就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,上班后,不管在哪个岗位,他也未熄灭对计算机的热爱。他自主研发的软件程序,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,引发了行业关注,并首次将软件著作权输送到外省,实现了河北“智造”在全国的精彩闪耀。

     

        9月30日,记者在卷接包车间采访时,看到一辆辆负责原料配送的AGV小车有序行进着,它们按照设定路线依次排队前行,突然,一辆小车不动了,后面的车也停了下来。中控室员工马上发现了小车故障,迅速呼叫维修工,并告知故障车具体位置。一分钟后,维修工准确出现在AGV小车前,开始为设备“诊病”,半小时后,故障排除,原料运送重新开始。这个看似简单的维修过程,退回到三年前,却还是棘手的“烦恼”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卷接包车间有18000多平方米,车间中遍布大型机器设备,灵巧便捷的AGV小车属于“小个头”,但因要运送原料,其活动范围挺广。中控室里负责监控的员工在电脑前,需要全神贯注关注它们的动向。有时,这些“小家伙”闹情绪,突然就罢工了。等到发现它们有异常时,却因无法判断其准确位置,只能通知维修工满车间找。偌大的车间,找这个“小家伙”还真有些难度,就算好不容易找到,还要逐一排查到底是谁“生了病”,耗时、耗力,严重耽误生产。因为这个弊端,生产效率大受影响,为此,企业领导一筹莫展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当时,在车间当维修工的郑晓耘坐不住了,他开始琢磨如何解决。他运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,废寝忘食地忙活儿起来,查资料、研读相关书籍,最后,从百度地图、滴滴打车软件中激发出灵感,借鉴此类软件的定位技术,开发出了“设备故障定位插件”,该插件可以针对性地对设备故障部位进行识别,定位分辨精度高。当小车出现故障后,软件进行自主判定,对可以自行修复的故障进行命令重置,对需要人工干预的进行报警提示和手机信息提醒,方便了监控人员的生产操作,再也不会出现找不到故障小车的情况了。这套程序设计,每年为企业节约38.61万元,原料配送效率直接提升253%。

     

        郑晓耘依托此思路,进一步优化程序设计,形成了“一套可以代替人工操作,进行视觉分析、视觉加工的机器人理论”,“机器人理论”陆续应用到成品辅料高架库堆垛机、分拣区机器手、烟箱提升机烟箱转向缓冲区、成品辅料高架库穿梭车、分拣区码分机等生产环节中,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这项理论成果获得了2016年度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,2013年——2016年全国创新成果一等奖。在2016年召开的烟草行业第二十七届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,“机器人理论”引发行业轰动。郑晓耘也凭借此项创新成果在行业内一举成名。他被授予全国烟草系统精益改善达人、河北省能工巧匠、石家庄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。

     

        2016年8月,赣州卷烟厂提出使用AGV小车监控报警程序,至此,白沙烟草的技术创新首次走出燕赵大地,以“智造”赢得同行尊崇,创造了全国烟草行业首例软件著作权推广的成功范例。

     


        4、天生我材必有用  一线工人成长为行业专家

     


        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博弈中锁定胜局,不仅要依靠先进的产品制造技术,更需要智慧创造的人才团队。

     

        2016年,企业本着为优秀员工提供广阔舞台的人才选拔机制,将郑晓耘从车间工人提拔为企业信息中心副主任,组建了智创未来创新工作室,由他全面负责。面对企业的任人唯贤,郑晓耘一方面有着如鱼得水的获得感,一方面也感到了使命光荣,责任重大。他说:“我得好好干,才能对得起领导和同事们的重托和信任。”

     

        他说到做到,日常干起工作来更加拼命了。2018年10月,全国企业管理现场会在白沙烟草召开,企业要求10天完成整个会议系统和展示系统的搭建,郑晓耘向公司立下了军令状。为此,他连续3天彻夜未眠。身体极度劳累后,一下病倒了,身体持续疼痛。医生下令,不能再上班,需卧床休息。郑晓耘却对医嘱置之不理,咬紧牙关,每天吞下一把药片后继续工作,最终愣是提前半天完成了系统搭建任务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在创新工作室管理中,他也打破常规,从车间中选择热衷技术创新的员工,作为创新工作室的“兼职成员”。一线工人和研发人员协同工作,双方博采众长、互学互帮,工人及时把生产一线的问题反馈到工作室,研发人员有的放矢地进行革新创造。他还和团队一起确定了“技能积木”理论,强调知识的分享和互补,就像搭积木一样,把不同技能特长的人进行相关组合,进而衍生出全新的创新成果。一系列有为之举,让创新工作室迸发出勃勃生机。

     

        截至2018年,工作室技术创新团队共完成创新课题39项,获得软件著作权24项。2016——2017年度全部创新课题、QC课题等累计为企业创效达600万元以上。郑晓耘被纳入国家烟草行业高技能人才库和专家组成员,成为全国烟草行业知名的技术专家。

     

        在成绩面前,这位85后青年才俊很谦虚,他说:“我只是认真做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而企业又给我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,我们互相成就了彼此。”未来,他表示,要继续不忘初心,不负青春,为企业发展和个人梦想不断努力,在大国工匠的成长道路上昂首前行。

     

        ■文/本报记者魏伟

     

        图/本报记者杨磊涛

    • 责任编辑:
    • 编辑:

主办:河北工人报社
投诉电话:0311-87017171 0311-87015356 传真:0311-88613045 Email:hbgrb@126.com
本网常年法律顾问: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 王金胜律师
冀ICP备12018813号-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4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311-87015356、87017171  举报邮箱:hgxinwenwang@126.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